莉亞是專業的看護工,她喜歡照顧人、被需要、期待一個有挑戰性工作。相較於很多年輕移工會選擇到工廠工作,有人作伴且有加班費可以領,莉亞卻認為朝九晚五的工作太無趣了,日復一日的重複作業,想起來就沒意思。而她也確實期待一種「生命齒輪嵌合啟動」所帶來的尊嚴。
從三萬呎高空下降抵達中正機場,莉亞就被帶到張爺爺家。我是張爺爺的對門鄰居,每天晨起打招呼、問好,是我與張爺爺多年來的鄰居情誼。張奶奶八十三歲,癱瘓在床八年了,不能動也不能言、幾近植物人。莉亞最大的任務是維持張奶奶的生活照顧。張奶奶的臉上皺紋如刀削木刻,年歲的痕跡太深沉像是早已停滯生息。
莉亞的貼身看護未能重新啟動張奶奶的生命。張奶奶還有意識嗎?隔著沉重吞吐的呼吸器,她的表情幾乎不曾起過任何變化。她舒服嗎?痛苦嗎?還想活下去嗎?沒有人知道。
機器和莉亞維持她活著。
莉亞不能休假,但一個月可以多領四天加班費。平日要買什麼,張爺爺會騎車載她去。除了工作辛苦,莉亞剛來台時對於飲食的不適應,令她情緒潰堤。「真的!我以前常哭,因為怎麼全部的東西都淡淡啊!」身為看護工,莉亞除了必須調適自身飲食習慣,如何料理出每頓合於老人家口味的飯菜,更是一道艱澀的難題。
莉亞熟捻地彎進市場,揀了台菜必備的蔥,也選了台印兩地都有的辣椒與蒜頭。莉亞一步步琢磨,試圖在原鄉和新地中覓得平衡,用手中的食材重新翻耀出相融的火花。而她的努力也在一段時間後開花結果。張爺爺很快地完全服貼於這位來自印尼看護工料理的台灣菜了。
我這個對門鄰居也幸運地可以分享到莉亞手作的印尼辣椒醬。嬌紅似火,彎如新月,一條條的辣椒是台灣生活中常見的辛香料。對於來自印尼的莉亞尤其不陌生,它幾乎可以作為一種象徵家鄉的標誌。
「我們印尼人吃得很簡單,有辣椒,一點菜飯,這樣就ok了。」黃褐色的肌膚配上圓框眼鏡,淡棕的頭巾接著一身斑斕的印尼傳統服飾Batik,莉亞操著鄉音猶存的中文,談吐字字平實卻深透誠懇親切。當我與莉亞聊起她的好手藝時,她微笑坦言源自於興趣。「因為我喜歡做東西,如果朋友說好吃,我感覺累都不見了,就這樣而已。」
莉亞在台灣的第一份工作。從春天到冬天,她工作十個月,八十三歲的張奶奶終於累了,某個清晨一口痰不及抽出,就再也無法呼吸。若不是莉亞,張爺爺恐怕也過不了喪偶這一關吧?
張奶奶過世後,莉亞續留張爺爺家,繼續照顧張爺爺,莉亞用飯菜香陪張爺爺度過低落消沉的時光。比親人還要親的莉亞,調皮又勤快的莉亞,現在是張爺爺生命中很重要的人。
誰說外籍看護工只能是看護工呢?莉亞改良過的台灣味持續在張爺爺家飄香,暖著張爺爺的胃,從春天到冬天,如同照顧張奶奶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