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經驗影響 新型班招生有落差 教團密切關注 籲保障學生就學權益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九月廿四日臺北報導】教育部推動「新型專班」擴大吸引新南向人才來臺就學與就業,今年開始首批學生入學,招生狀況也受外界關注。教團分析主因為門檻較高、部分院校已有新南向經驗,也呼籲確保學生就學權益。
據媒體報導,新型專班今年各校招生人數落差大。全教總法務中心執行長林金財分析,部分技專院校已有開設新南向專班經驗,可能相對熟悉生源。
招收大三以上學生 門檻較高
他也指出,因新型專班入學門檻較高,如華語文部分測驗成績須達A2(入學第2年須達B1),且招生對象為大三、大四或學、碩士,也會面臨國際競爭,能否持續吸引優質人才來臺就讀,仍待觀察。
另一方面,全教總也密切關注新型專班學生的權益保障,林金財指出,目前參與產學合作的僑外生,可以申請工作證工讀,每週工時上限20小時(寒暑假則依據勞基法法定工時);實習則是以學生身分,則由學校、學生、廠商簽訂實習合約,由廠商給付實習津貼。依據教育部法令及勞動部函釋,實習如果確實屬於「課程學習」的範圍,就不受就服法和勞動法規限制(不限20小時工時),而是按學校實習規範和實習契約辦理。
以新南向專班為例,每學分最多實習時數為80小時,應符合每學期18週規定,若專班安排每學期6學分,則一學期18 週實習時數最高為480 小時,每週約26小時。
林金財指出,實務上僑外學生可能每週20小時工讀加上20小時實習,工時形同全職工作,就像是另一種形式的移工,但僑外實習生的人數,不受勞動部移工額度比例的管制。
僑外實習類移工 卻無比例限制
此外,這些實習生並未完全受勞動法規保障,也不像建教生有不得訓練超時等法律規範,因此全教總持續關注,希望新型專班學生的就學權益能得到保障,仍應以學習為主。
林金財表示,教育部已多次宣示不讓仲介參與,學校要自行到國外開發生源,呼籲應落實。目前的語言門檻,能夠篩選但也可能成招生阻力,但若要符合開班目的,應該守住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