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打詐行動奏效 詐騙案件數顯著下降
【外勞社記者黃秀娟三月十一日臺北報導】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數據顯示,自113年12月至今,詐騙犯罪案件呈現持續下降趨勢。根據90天統計趨勢分析,整體投資詐騙案件已由每日平均186件降至90件,降幅達48%;非投資類詐騙案件則由每日平均314件降至250件,降幅達20%。
為強化民眾防詐意識,防制詐欺案件發生,政府於114年持續推出「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2.0版,精進識詐策略,強化分層、分眾、分齡犯罪預防宣導及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觀念,擴大多元管道宣導,例如推動美容美髮業識詐宣導,提升女性防詐免疫力等措施,以降低民眾受騙被害風險。
針對詐騙集團不斷變化的犯罪手法,政府以「運用AI人工智慧、深化跨境合作、監管關鍵產業及加強被害保護」為重點。其中,數發部依《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要求Google、YouTube、Line、Facebook、Instagram及TikTok等六大平臺下架詐騙廣告及訊息,並開發「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讓民眾可即時查詢與通報疑似詐騙資訊,透過AI技術預防性過濾詐騙廣告。
為遏止人頭門號,通傳會要求電信事業介接內政部警政署165資料庫,輔助核對用戶資料,防止電信門號遭詐騙集團濫用。金管會配合《洗錢防制法》修正,納管虛擬資產服務業者及個人幣商,對非法業者課予刑責;並結合銀行以AI及機器學習方式發展防詐模型,透過AI科技、數位監控來進行智能防詐。法務部運用科技查緝詐欺犯罪,提升執法機關偵查效率。
目前雖仍處詐騙案件高發階段,政府續強化打詐行動,使全國詐騙案件已開始呈下降趨勢,顯示「不打更詐,越詐越打」的策略有效,若無政府強力攔阻及查緝,詐騙犯罪案件恐會更多。防制詐騙犯罪需要政府跨部門、公私部門協力合作,全力強化民眾對詐騙犯罪手法的認識,提醒民眾面對各式各樣詐騙手法,以有效遏止詐騙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