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因為邁入高齡化社會及少子化的影響,勞動人口快速流失,尤其是製造業、營造業、照護等行業。
近幾年來許多行業都依靠著東南亞國家移工,近年東南亞各國經濟成長,無法再輸出人力。若其中一國停止合作,將嚴重影響台灣的移工供應情況。
中華民國駐印度代表處與印度台北協會於113年2月16日正式簽署台灣印度移工合作備忘錄(MOU),印度成為新的移工來源國,政府也將召開諮詢會議,討論相關引進事宜。
印度作為世界人口第一多的國家,擁有龐大的勞動力優勢,其工作態度及能力獲得多國認可。也盼望能透過此舉,促進台灣與印度在經貿、文化、旅遊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以下為大家統整了關於印度移工開放的進度及最新消息:
印度移工相關新聞總整理
- 康林國際董事長暨就服公會全聯會主委李超群代表人仲產業 參與印度移工首次會議
- 臺印度勞務合作 明年2月召開工作會議
- 台印度工作會議達共識 但引進時程未定 初期以傳產製造業優先 首批引進千名
- 台印度工作小組會議11月召開 試辦初期數量小
- 駐孟買辦事處揭牌深化臺印度關係 移工合作也有新進度目標
- 台印度工作層級會議 何佩珊:正在籌備中
- 臺印度工作會議近期進行 開放有眉目 將邀官方代表來臺 雙方洽談移工事宜
- 印度移工引進 何佩珊:不能排除仲介
- 臺印度MOU過初審 勞部:絕無政策轉彎 盼國人了解多元引進必要 回歸理性平等
- 臺印度MOU初審通過 初期試辦1千人 以製造業為主 採優質仲介及直聘雙軌
- 印度莫迪慘勝 期待深化與臺灣合作 科技業成移工誘因 刻板印象待化解
- 引進印度移工障礙 訓練品質難掌握 盼政府完善配套
- 印度族群、文化多元 移工直聘有難度 專家提醒思考臺灣優勢 確保生活適應
- 台印度諮詢會議 引進模式討論熱烈 小規模試辦 製造業在印度有設廠優先
- 印度移工諮詢會議將召開 討論行業、名額與引進方式
- 印度移工適合哪些行業?新來源國管理更複雜 貿然直聘有風險
- 臺印度MOU外界關注 立院查照改審查
- 臺印度移工備忘錄公布 開放行業及人數臺方決定 約定共推直聘
- 臺印度國會友好協會成立 熊維舒任顧問 引進印度移工 仲介業者盼外交單位協助
- 引進印度移工 學者籲以完善環境配套 臺灣薪資有誘因 資格條件回歸市場機制
- 印度移工將來臺 外交部長吳釗燮:雙贏局面
- 印度移工語言不通?許銘春:會英語列優先引進選項
- 民團要求印度移工國對國直聘 MOU須經立法院審議 仲介業: 直聘問題多 移工管理及突發狀況雇主難應付
- 增印度移工 立委:配套做足了嗎? 產業端97%經仲介雇用 僱移工最大困擾為語言溝通
- 印度移工何時引進?勞動部:明年有機會!
- 許銘春稱印度移工「膚色相近」惹議 勞動部:絕無歧視 學者:政府應避免敏感字眼
- 印度移工試辦包含營造業?國土管理署:配合勞動部規劃
- 臺印度簽署MOU 學者專家:需培訓篩選與適度介入
- 印度移工牽涉國內利益糾葛?勞動部:增加移工來源回應社會期待
- 印度人力遍佈國際 陳建仁:不該貼歧視標籤
- 引進印度移工網路反對聲浪漸減 統計數據說出刻板印象外的資訊
- 申請條件不變 印度移工不涉及人數增加 學者:可降低風險 也應消弭外界刻板印象
- 勞動部引進印度移工初期採小規模試辦 就服公會黃杲傑:需考慮自由市場機制
- 印度移工對臺灣是助力?阻力? 產官研大哉問
- 台印度MOU簽署 全聯會表達高度肯定避免少數壟斷風險 擴增來源國迫在眉睫
- 臺印度視訊簽署勞工合作備忘錄(MOU)
- 10萬印度移工大舉侵臺?仲介說真相 管理培訓層層把關 人力競逐不該落後國際
- 印度移工開放只是新增來源國 許銘春:社會各界共識
- 避免壟斷風險開放印度勞工刻不容緩 黃杲傑:仲介制度成熟 加強培訓確保素質
- 網友連署反對開放印度移工 立委籲要配套反歧視
- 印度移工傳引進10萬名 勞動部臉書遭洗版 許銘春:假訊息 勿對特定國家種族有歧視
- 引進印度移工初步規劃採「定額」方式 各行業配額、引進模式等 待工作層級討論
- 印度移工輸台10萬名 許銘春:尚待商榷
- 印度移工補充何行業? 陳建仁:先盤點國內需求
- 臺印移工MOU 許銘春:小額引進不影響民眾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