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少子化南韓再推育兒家長晚上班 近年生育率、新生兒回升 政策受關注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2025年9月11日報導】根據今年聯合國公布的《2024年世界生育報告》,南韓依然是總生育率最低的國家(臺灣則排名倒數第二),然而根據韓國統計廳的資料,除了去年總生育率首度回升,今年上半年的新生兒人數也持續成長,因而該國人口政策近來頗受關注。而南韓政府最新政策,明年將在全國推動育兒期家長10點上班制,而且不減薪。
地方政府帶頭 給予中小企業協助
根據韓國媒體報導,光州市表示該市創新政策「小學生家長10點上班制」,針對在300人以下中小企業任職的家長,不扣減薪資的前提下縮短工時,並由政府提供補助。該政策已有多個地方政府採用,中央政府也決定擴展為全國政策,明年實施。
南韓生育率雖低迷多年,但近年政府推出多項政策,2024年總生育率達到0.75,8年連續下滑後首次回升;另外根據韓國統計廳最新資料,新生兒人數從去年7月開始連12個月正成長(年增率),上半年有12萬6千名新生兒,較去年增加7.4%。
韓國近年應對少子女化的措施,包括再擴大生育津貼(兌換券)、延長育嬰假時間並擴大津貼請領期間、育兒期縮短工時、增加雇用替代人力的補助、擴大對彈性工作制的企業補助;部分大型企業提供了更優渥的措施,包括發放高額的生育獎勵金(地產巨頭富榮集團的發放金額甚至超過2百萬臺幣),政府也盡速修法免稅。
新生兒、結婚同比成長十數月
部分企業則是更早就開始實施彈性工作制度,如三星實施自律上下班制度(非生產線)、SK集團試行週休3日;韓國兩大IT龍頭Naver(知名入口/搜尋引擎網站)和Kakao(經營市占率第一的通訊軟體)也導入遠距、週休三日等制度。相較之下,中小企業的資源可能無法提供如此優渥的福利制度,這也是政府協助中小企業實施育兒期家長晚上班制的原因之一。
生育率的回升可能與上述政策有關,但也可能受到疫情因素影響,包括延後結婚、跨國婚姻受限等;疫後結婚件數成長,從去年4月以來已經連續15個月同比正成長(較前一年同月成長),而根據日本研究機構的分析,南韓2023年的跨國婚姻件數年增3萬件。政策實際生效或僅是短期效應,仍需要時間觀察。
彈性工作制、替代人力支援相對完善
由於經常在生育率排行分占倒數前幾名,加上地緣、經濟發展階段相近,南韓與臺灣經常被拿來比較。以國發會的統計估算來看,我國的總生育率仍略高於韓國0.14,然而今年人口數持續負成長,出生人數已經連續56個月低於死亡人數。
與南韓相比,臺灣的法規政策並沒有走得比較慢,2001年立《兩性工作平等法》(現為性別平等工作法)時,就已經有撫育未滿3歲子女可以要求減少或調整工時的條文(但無薪資和補助);2015年勞基法修法,有家庭照顧需求的勞工,可彈性調整工時1小時;此外育嬰留停津貼從2009年開始實施即為6個月,2021年並改為父母可同時請領等。
但是在產假、育兒假以及彈性工作制的替代人力方面,臺灣則沒有相關制度提供企業,可能是目前制度上最主要的制度差異,不過明年將上路的育嬰留停照顧彈性化新制,將會包含對小微企業的獎勵金。
對已婚勞工幫助大 但採用占比仍低
彈性工作制對婚育家庭確實有較大的幫助,根據韓國全國經濟人聯合會(FKI)2022年的調查,已婚使者使用率(67%)是未婚者(33%)的2倍,使用彈性工作制勞工中,7成認為有助於改善工作與家庭生活平衡。
但另一方面,能夠採用彈性工作制的勞工有限,根據韓國統計廳今年5月發布的最新數據,至去年8月,僅15%的勞工有彈性工作制;而沒有彈性工作制的勞工中,48.1%希望未來能有相關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