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團籲減班休息立刻入法 移工人數納入大解法
【外勞社記者黃秀娟2025年10月9日報導】現行減班休息通報並無強制,衍生部分勞工放無薪假卻無法取得相關協助,勞團呼籲應把無薪假通報法制化,才能課以雇主相關責任,同時應將移工納入大解法計算門檻;勞動部長洪申翰回應,若企業未經勞工同意實施減班休息就是違反勞基法,至於民間團體倡議,勞動部願意來做各種相關的評估跟研議。
臺灣工人鬥陣總工會說明,國關稅政策影響逐漸浮現,到9月底為止,台灣的減班休息人數已經來到8,505人,據政府表示,其中九成以上都是受到關稅衝擊。
工鬥總工會提出兩點主張,呼籲政府儘速處理,首先減班休息規定立刻入法,確保雇主如實通報,目前政府是由「因應景氣影響勞雇雙方協商減少工時應注意事項」進行減班休息的相關規定,並沒有法律規定要雇主與勞工達成減班休息約定時,應向政府進行通報,所以目前的統計數字並不確實,還有非常多未通報的人數,政府根本沒辦法進行掌握。
其次是檢討「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現行大解法計算人數並未將就服法第46條的外國人納入,勞團提出應該將移工重新納入解僱人數及積欠工資金額計算,實務狀況常見,在減班休息發生後接下來就是大量解僱導致失業潮,但從近年工鬥總工會盟會處理的勞資爭議案件中,發現大解法明訂四種適用該法管理的規模門檻,這四種門檻卻不需納入移工計算,讓實際狀況可能無法顯現,在該法第12條計算積欠員工工資總額時,也會有同樣的問題發生。
勞團強調,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的重要意義,在於大量解僱發生時,可以讓工會和勞工有協商機制,減少衝擊還有爭取提高資遣費用,假設有各種「例外狀況」,導致部份雇主可以閃過協商機制,那對勞工權益無疑是傷害,也讓主管機關失去使用強制協商機制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