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收入、戶籍限制 社救法問題多 立委指不合時宜 呼籲速提政院版本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2025年7月7日報導】社會救助法多年未修,7月7日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開會審查相關修法草案,立委指虛擬收入制度不合時宜、物價變動快,應縮短現金給付調整頻率、不應侷限戶籍地申請,盼行政機關盡速提出修法版本。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須審慎評估。
立委范雲在說明提案時指出,現行以家戶合計收入與財產認定是否符合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已不合時宜,因此她與民團提出的草案,修改為同一戶籍或共同生活的一等親直系血親,才認列為家庭成員。
建議縮短現金給付調整頻率
她也指出,現行的虛擬收入推定制度,依職類別每月經常性薪資核算,跟事實嚴重不符,應納入讓申請者自述收入,更符合實際狀況。另外現行社救法採斷崖式的脫貧設計,讓收入已經提升但仍不穩定的弱勢者面臨立即性的福利驟減,她提案納入漸進脫貧的模式。
立委楊瓊瓔則指出,近年物價持續升高,造成實質薪資倒退、購買力下降,為確保經濟弱勢民眾獲得合理且妥善的照顧,因此提案修正現金給付金額由現行每4年調整一次改為每2年調整一次,以降低物價波動對低收入者的衝擊。
衛環委員會召委劉建國表示,臺灣社會快速變遷,經濟情況與過去也有所不同,因此委員會重新審視社救法,目前已有30個草案,呼籲行政機關盡速提出修法版本。他也指出,民眾外出就學、工作,遷徙流動頻繁但戶籍不一定隨之遷移、遷戶籍也有困難度,應調整不侷限戶籍地申請。
他也提案擴大額外補助的特殊對象,包括罹患癌症、急重難罕疾病且領有重大傷病卡者,以協助患病的低收入戶減緩負擔。
衛福部長邱泰源:須審慎評估
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針對放寬人籍不一者可申請表示支持,但中央對地方經費補助依戶籍人口設算,建議仍由戶籍地審查及補助,居住地可代為收件,並協助就近評估及提供服務。
但針對生活扶助現金給付調整、特殊土地不列計家庭不動產、最低生活費變動調整、有工作能力未就業者設算收入、低收或中低收認定僅列計同居家人財產等提案,邱泰源表示皆須審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