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高溫作業勞檢啟動 為期4個月 去年執行1,799場 裁罰5件共15萬元
【外勞社記者楊孝慈2025年6月3日報導】為預防戶外作業工作者出現熱中暑等職業災害,臺北市勞動檢查處宣布年度「高氣溫戶外作業宣導及勞動檢查」即日起展開,針對高風險行業加強查核,督促雇主落實各項預防措施,確保勞工在高溫環境下也能安心工作。以去年為例,共計執行1,799 場次,違反相關規定共48場次,5件遭裁罰,罰鍰金額15萬元。
時序甫進入6月,近期全臺多處白天氣溫就已飆破36度,而全球在過去一百年氣溫上升約1.2度,但臺北市的升幅卻高達1.8度,夏季平均氣溫甚至來到驚人的37.8度,需要積極面對極端氣候帶來的災害風險。
營造工地 熱疾病高風險對象
臺北市勞動局長王秋冬表示,從營造工地、外送物流、吊籠高空作業,到舉牌、園藝、道路維修等,許多戶外工作者長時間曝曬在陽光下,是熱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勞檢處將持續針對這些行業加強稽查。
若雇主未落實相關防護措施,導致勞工發生熱疾病,將依《職業安全衛生法》處以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若經限期通知改善後仍未改善者,則將再罰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
王秋冬也提醒雇主,雇主應參照勞動部於112年6月修訂的《高氣溫戶外作業勞工熱危害預防指引》,妥善規劃防暑措施。同時可多加利用「高氣溫戶外作業熱危害預防行動資訊網」(https://hiosha.osha.gov.tw/content/info/heat1.aspx),透過即時氣象數據掌握現場熱指數,系統亦會提供對應的管理建議、急救方式與鄰近醫療機構資訊,協助第一線主管與勞工及時應對。
熱浪通報發布 應有預防機制
勞檢處主秘康水順進一步說明,高溫作業勞檢將從6月1日起執行至9月底,為期4個月,每年高溫將在7月至8月達到高峰,只要氣象署發布氣候高溫悶熱資訊,勞檢處即以LINE 群發布熱危害防範警訊至相關群組,並在接獲環保局發布「熱浪預警通報」時,勞檢處各科將依所轄管作業執行檢查,包括營造業、吊籠作業等都是風險較高的類別。
至於高溫勞檢項目,根據《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324-6條規定,雇主使勞工從事戶外作業,所應採取的危害預防措施,包括:降低作業場所之溫度、提供陰涼休息場所、提供適當之飲料或食鹽水、調整作業時間、增加作業場所巡視頻率、實施健康管理及適當安排工作、採取勞工熱適應相關措施、留意勞工作業前及作業中之健康狀況、實施勞工熱疾病預防相關教育宣導、建立緊急醫療、通報及應變處理機制。 王秋冬呼籲,夏季不僅熱危害風險高,感電、墜落等其他職業災害也有增加趨勢,各事業單位應全面提高警覺、落實安全管理。此外,勞檢處歷年製作職業安全衛生宣導影片均置放於Youtube頻道,提升工作者於工作場所的危害預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