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專班招生不一 教部:國、產、學三贏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九月二十日臺北報導】教育部推動「新型專班」擴大吸引新南向國家優秀學生來臺就學就業,113年正式上路。據媒體報導,今年招生狀況各校有落差,教團則憂學校成職訓所;教育部回應,客製化課程行之有年,有助國家、產業、學校三贏。
根據教育部簡報資料,新型專班集中於STEM(理工)、金融、半導體等領域,招收國外升大三大四、專科畢業的學生,來臺就讀雙聯學士或2年制學士;或是學士畢業學生就讀學士後專班、碩博專班。
專班學生由政府補助機票、學雜費,學生與合作廠商簽約,就學期間除修課以外至廠商實習,除實習津貼外,並由廠商提供每人每月至少1萬元生活津貼。專班學生畢業後需盡留臺2年義務,若由合作企業錄取,則必須依企業給予生活津貼的年限工作。
教團憂成企業職訓所 教部:客製化課程行之有年
專班要求華語能力測驗達A2以上或英文能力達B1以上。目前以教育部在海外設立基地,能提供短期華語先修課程的國家為主,包括越南、印尼和菲律賓。
據媒體報導,今年新型專班總計35校參與,招收2,301位學生。但招生情況不一,有技專院校多班滿招,有些學校則僅零星學生,教團也憂專班成企業客製化職訓所。
對此教育部說明,多年來以推動各類與產企業共同培育各級技術人才的培育專案,客製化課程已行之有年,相關經費由國發會獎助金和企業提供生活津貼,而教育經費出資,將有助於培育中高階技術人力,有助於國家經濟發展、滿足產業人力需求,以及少子化衝擊下學校的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