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美協商承諾投資3,500億美元 人力、投資方式等議題陷入僵局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2025年9月30日報導】日前韓國工人遭美國移民機關拘留,引發南韓國內反彈,也突顯美國吸引海外投資與移民政策的衝突,韓國除要求改善簽證制度,近期也在先前承諾的3,500億美元投資方式上陷入僵局。臺灣協商結果尚未明朗,美商業部長再拋臺美晶片製造分工,若要求加大投資,恐面臨與南韓類似的人力困境。
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9月初在喬治亞州的韓國現代車廠和LG能源工廠逮捕數百名非法移民,其中多數為南韓公民,官員稱其中包含非法居留或非法工作者。
工人遭拘留引眾怒 提出設專門簽證
此舉引發韓國政商界和大眾不滿,也對美國政府希望吸引海外投資的政策目標帶來變數,先前南韓與美國達成15%關稅的貿易協議,就包含南韓必須針對重點產業投資3,500億美元。
據韓民族日報日前報導,韓國官員表示過去10多年該國政府與企業持續推動希望能擴大技術工人簽證配額,若希望能有更多投資,必須改善相關制度。韓國中央日報報導指,該國外交部長已針對為韓國專業人士新設簽證提出具體要求。
而根據25日彭博社的專訪,南韓國務總理金民錫表示,若不能解決簽證問題,大批工人要進入美國非常困難,也可能影響相關(工廠)計畫。雖然總理辦公室後續發出聲明表示,他的發言與目前兩國正在討論的3,500億美元投資計畫無關,但該計畫確實陷入分歧。
彭博引述官員說法,指韓國最初同意協議框架時,預期會以貸款和貸款擔保等形式達成投資,而非直接注入資本。金民錫表示,投資的承諾金額相當於美國外匯存底7成以上,若未與美國達成貨幣互換協議(缺乏美元時能先與美國央行兌換,確保流動性),將遭受嚴重經濟衝擊,因此正設法與美方進一步談判。
臺灣目前除20%疊加關稅以外,尚未傳出進一步協議內容,包括是否能再降稅率、開放市場或擴大對美投資等。
若臺灣須擴大投資 恐面臨類似困境
但近期巨大因涉強迫勞動遭美國海關(CBP)發布暫扣令,即有產業媒體分析這是貿易戰下的措施,增加進口困難,CBP的暫扣令中也特別提到對美國企業數百萬美元競爭力的削弱;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受訪時,更拋出晶片製造55分的說法。
若最終協議要求擴大投資額,臺灣製造業也可能面臨韓國企業在人力上遭遇的難題,包括專業人員的H1-B簽證既有抽籤額度不足、未來將大幅增加簽證費用等。
據南韓外交部表示,此次遭到拘留者多數持有ESTA(免簽的旅行許可),少數則持B-1(商務)和L-1(內部調派)簽證。